(广西糖网常务副总经理胡诗科进行发言)
大家好:
很高兴能够借此“高峰论坛”的机会与各位领导、专家沟通交流对糖市的一些看法。
今天我发言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广西糖网的一些现货数据来谈谈对现货流通的一些看法,二是简单介绍一下广西糖网与郑州市场跨市套利的情况,三是谈谈个人对于榨季后期供求形势及变量分析,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集思广益,从各个方面来探讨糖市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共同促进我国食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广西糖网的现货数据直观反映了现货交易的概貌
广西糖网坚持“立足现货交易,促进食糖流通”的发展思路,多年来致力于探索、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食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与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已一些现货交易数据,在此罗列三组数据图表来谈谈我对现货流通的一些看法。
(一)广西糖网食糖指数图反映出榨季价格走势特点
广西糖网食糖指数由国内产销区报价指数、国际指数和广西糖网现货合同价格指数三部分构成(如图1所示),我们网站上收集了从2003年元月开始的相关价格数据,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三类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而在图1中我们仅截取了自
1.国内指数:主图中的蓝色线代表的是国内产销区报价指数,其数据计算方法是将全国各产区、各主销区的现货报价按不同的权重进行五日加权平均后得出,可有效的过滤某天的突发因素,表现出全国食糖价格的长期变化情况。副图中的蓝线代表的是全国食糖指数的波动幅度。
2.国际指数:主图中的红色线代表的是纽约原糖指数,其数据来源为纽约期货交易所原糖的价格指数,可反映出纽约交易所原糖交易主力合约的长期走势。
3.现货指数:主图中的黄色线代表的是广西糖网现货合同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为广西糖网现货合同的当天收市价格,例如2008.8.13日显示的价格为08083在当周中周三的收市价格。该指数可有效表现出全国当天大批量的食糖成交价格情况。
说明:蓝色代表国内产销区报价指数,红色代表国际指数,黄色代表糖网现货合同价格指数。图1中的指数计算时间自
从广西糖网食糖指数图可以总结出我国本榨季食糖走势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本榨季国际国内食糖均大幅减产,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在指数的走势上是近几个榨季以来相似度最高的,当然,国内价格的整体波动没有国外的剧烈。
二是08/09榨季之初,糖市完成了二次探底的过程,随后,从09年初开始,市场在合理估值的思路影响下走出一条价格回归之路,并在3月下旬突破了三年熊市的价格压力线。
三是蓝线(产销区报价指数)和黄线(广西糖网现货合同价格指数)从09年元月至6月靠近甚至是粘和的次数较多,反映了在这个时期内相当部分的地区报价是低于广西糖网的成交价,产销区价格出现倒挂。这也表明了在榨季初期相当部分的销区客户对于价格重回牛市是持怀疑态度的。而这种怀疑在经过6月价格在3800左右的持续震荡整固后得到了改变,即使是7月批发市场价格与期货价格回调走低,产销区的报价指数也依然保持平稳,这也为8月价格的大涨埋下了伏笔。
根据我们信息部收集的产销区报价与成交信息,在年初至6月的大部分时间中,中间商多反映成交一般或清淡,基本上都是采取随需采购、避免囤货的操作方法,中间商的“蓄水池”变浅,直接导致了8月初价格暴发式冲高后各销区库存纷纷告急,而在8月中下旬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纷纷释放急涨带来的风险出现回调时,产销区却由于高价集中补库、用糖旺季到来及库存相对薄弱等原因,报价表现得更为坚挺。
广西糖网在全国主要食糖产销区设立交收仓及配送仓点140多个,物流配送实现了铁路、公路、水运、海运相结合的综合运输方式。可供提前交收的数据其实就是客户提前交付给糖网运至销区的食糖,是销区库存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产销区各地的库存情况,对各地商家采购食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个榨季广西糖网的现货交易量达到了459万吨,在这样的流通容量下,从图表可以看出,广西糖网的可供提前交收库量达到或保持在5万吨左右时,销区的库存往往会比较充足,持糖厂商交付的积极性也达到了一个高点,价格的高点也往往会随之出现,例如在08年的3月份。而如果在库存量超过5万吨价格在短时回调后仍继续上涨,则说明市场的基本面再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或是出现了重大的利好,例如09年的7月份,但伴随着价格的迅速走高,库存量也在快速减少。当可供提前交收的库存低于1万吨时,说明销区的库存已十分薄弱,价格的低点往往也就会出现,如08年的8、9月份、09年的1月份等时间段。因此,这一组数据能够有效的反映销区库存的大体情况和卖方的交付积极性。当然,随着广西糖网现货交易量的增加,库存高低临界点也会有所变化。
众所周知,2008年全国食糖产量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484万吨。在产量过剩的背景下,受供大于求的影响,买方根本不用担心后市出现缺糖的现象,再加上糖价跌持续下跌,所以去年很长一段时间内买方的提前交收并不活跃;与此同时,卖方也因为价格的下滑,减少了提前交收的举动,往往选择在最后到期日交收。
不过,这种局面在本榨季供求形势扭转后得到了改变。确切的说是从今年3月销区用糖量逐步增加后,开始表现出增势,提前交收量保持中等的稳定量。当然,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选择提前交收的时机又有所不同。在价格上涨的时候卖方交付实物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而在价格下跌时卖方交付的积极性减弱,但买方的提糖却有所增多,特别是在本榨季供求形势良好、销区库存偏弱的情况下,价格的每一次震荡或是回调,广西糖网可供交收的库存总会快速减少。比较特殊的是在今年8初由于会议利好由于,加上正值国庆中秋备糖的季节,买卖双方把握时机,均积极开展提前交收。当时,广西糖网的东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均反映库存告急。
广西糖网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近期产区现货价格出现了回调,同时也由于逐渐临近榨季末期,产区库存逐渐降低,后期卖方提前交收的数量会有所降低,更多地会选择到期交收。不过对于补库意愿强烈的买方来说,短期的价格回调可能是一个买入的良机。
二、广西糖网与郑糖市场的跨市套利分析
我们认为,大宗商品现货批发市场与期货交易市场、传统贸易市场共同组成了完成的商品市场体系,三者之间是互为补充、各有优劣的关系。刚才谈了一些广西糖网的交易数据与现货交易的关联情况,接下来就以广西糖网为案例,简单介绍一下食糖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跨市套利操作。
(一)两市场跨市套利的特点
所谓跨市套利,即于两个不同的市场对同一个或相关商品进行头寸一致、方向相反的操作行为,以赚取因不同市场因素造成的短期价差偏大或偏小所带来的利润。其基本原理是,当同一商品(或关联性极强的两个相关商品)在两个不同的市场因某些因素造成价格偏离时,在一个市场以低价买入,在另一个市场以相对高价做相等头寸的反向抛出,锁定价差,待日后价差复归后,同时于两个市场进行头寸平仓,获取一定的利润。
由于柳州批发市场与郑州白糖期货两个市场所交易的白糖品质一致,交易时间在上午9:00--10:15,10:30--11:30也为重叠时间,走势上郑糖和柳糖的行情走势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郑糖市场的主力资金多为投机资金,套保资金所占比例不大;而柳糖市场的主力资金则多为糖厂、贸易商和销区的终端用户,因此,相对于柳糖来说,郑糖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两者之间每次的比价关系偏离,在交割环节流畅的情况下,都为交易者提供了极好的跨市投资机会。
考虑到两个市场性质以及交割时间存在差异,柳糖合约跨度为半年期,而郑糖合约跨度为全年。一般情况下,跨市场套利可以实行“买柳抛郑”的操作,而对应郑糖合约的柳糖合约应该提前一个月,面对同样地区同样的白糖商品,有如此的价格差异,将可能带来投资者跨市场套利的机会。例如,
(二)两市场跨市套利的风险
1、两个市场间的相关性暂时失效。由于广西糖网现货实盘相对较重,而郑州投机气氛则相对浓厚;以及两个市场交易时长不同,因此,两个市场价格走势会在某段时间内出现背离,价差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进而导致其中一个市场需要追缴保证金的情况。不过回顾历史行情,虽两个市场多次出现过价格严重背离的时候,但也是暂时,最终还是回归到合理的价差。
2、假如截止现货合约交割,两个市场的价差并未向正常范围回归,或是继续扩大。那么,套利的盘面交易则将转变为现货交割。交割后仍有利润,但是将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对投资者资金要求进一步提高。由于在柳糖市场的指定交割地点要多于郑糖,所以尽量选择在柳糖和郑糖重叠或相近的仓库接货。
(三)跨市套利的成本计算
首先选择跨市套利的合约,假设在郑州是卖出合约,所以从仓单预报到注册仓单所需的时间是否充足影响到交割的成功与否。按照郑糖的交割管理办法规定,白糖主产区交割仓库入库时间为15天(公历日);其他地区交割仓库为40天。举例来说,选择柳州10014合同与郑州1005合约进行跨市套利需要考虑的成本有:交易费用、交割费用、检验费、仓储费、资金利息、出入库费用、增值税。大致计算后,如果不在重叠库交割套利成本需140--150元/吨。如果采用合约到期前对冲的方式了结跨市套利操作,则套利成本更低。
图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柳盘10014与郑糖1005合约之间的差价在进入8月份以后正呈现一个逐步扩大的趋势,
三、08/09榨季后期供求形势及变量分析
(一)08/09榨季整体供求形势判断
预计08/09榨季国内食糖的总供应量为1393--1413万吨 ,包括1243万吨的国产糖,上榨季100--120万吨左右的结转陈糖,50万吨左右的进口糖。本榨季国内食糖的总供应量同比减少180—200万吨,市场供应压力大为减轻。
消费方面,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09年1—7月份含糖食品工业产量继续增长,其中碳酸饮料、糕点、罐头和饼干的增幅均在10%以上,糖果的增量也比较稳定,但乳制品和速冻食品为负增长。根据上述主要含糖食品1—7月份的增长幅度,以及各含糖食品占工业用糖的比例标准,通过数据模型进行计算,可以粗略得出09年工业用糖的增长幅度可以达到7—8.5%。同时在保守估计居民用糖稳定不变的情况下,预估2008/09榨季国内食糖消费总量有望达到1395--1410万吨的水平。但是考虑高涨的糖价会导致淀粉糖重新占据价格上的优势,预计09年淀粉糖的产量同比将会提高10%左右,折合食糖消费被淀粉糖产量增加所挤占的空间在40--45万吨左右。这样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消费量数据,扣除因淀粉糖产量增长有可能而挤占的食糖消费空间,再考虑08/09榨季国内的整体经济环境、食品工业发展情况,以及后期价格变化、消费弹性等变数,预计08/09榨季的食糖消费量将会达到1350—1390万吨左右,消费量同比将会出现1.5—4.5%左右的小幅增长。
1393~1413万吨(供应量)-1350~1390万吨(消费量)=3~63万吨的过剩量,再考虑本榨季国家和地方实际收储66万吨的因素,通过简单的数字计算,不排除榨季后期有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如果考虑地方储备糖已经出库的影响,那么08/09榨季的供求格局将会是一个总体基本平衡的状态。
从大环境来看,基于库存压力大为减轻的预期,但估值的进一步提升显然还需要更多后续利好题材的支持。
( 二)影响后期糖市的关键因素及变量分析
1、销售压力大为减轻,销售形势好于预期
7月底全国的工业库存量为235万吨,同比减少100万吨,考虑地方储备糖出库和各市场盘面的持仓情况,预计进入8月份以后市场总的糖源在260--290万吨左右,榨季后期的销售压力已经大为减轻,本榨季最后3个月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对现有工业库存的消化。
截止到7月底,全国累计销糖1007.48万吨,平均每月的工业销糖量为111.9万吨,基于对消费稳定增长的判断,预计在榨季最后三个月的纯销售期内,食糖消费量仍然有望保持榨季平均的水平,以230—260万吨作为榨季最后三个月的销量判断标准,这样榨季末期的结转糖量将会达到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一旦新榨季糖厂开榨时间推迟,结转量有可能还会继续下降。
2、地方储备糖出库后的影响与国家储备糖的暂不出库影响仍有待观察,政策主导价格上行空间鉴于今明两年的国内外形势,国储糖暂不会出库。从对糖市的影响观察,短期会提震价格上涨的信心,但是一旦糖市出现供应紧张或是出现价格暴涨的情况,那么适机而动的储备糖将会是维护糖市稳定的最好“镇静剂”,政策将会最终主导价格上行的空间。
另外广西已经开始分批投放地方储备糖,在本榨季工业库存基本会“消耗怠尽”的预期下,地方储备糖的出库对于平衡市场供应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将决定本榨季末基本不会出现缺糖的现象,同时这也是分析和判断08/09榨季后期糖市价格运行趋势的根本,对于后市,有理由乐观,但也不能无限的乐观。
3、糖料种植面积减少,对糖市形成长期利好提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产区09/10榨季的糖料种植面积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广西面积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预计下榨季的甘蔗单产有望得到恢复增长,整体产量也有望恢复增长;而南方其他产区会出现小幅度减产,北方甜菜糖产量则会减产三成以上。这样预计下榨季全国的产量产量基本持平。
4、外盘强劲走势对国内糖价上涨形成有力支撑
受国际糖市基本面形势出现逆转的提震,在贸易买盘、基金买盘和投机买盘的联合推动下,国际原糖价格创造了28年以来的价格新高,从基本面形势判断,国际糖价还会走得更远,25美分将会是下半年的第一目标位。
外盘的强劲上涨对国内糖市直接的影响,一是会抑制进口量,有利于国内供求关系的持续改善,二是国内外糖价的比价效应又会有效推高国内的价格,目前的进口糖换算价达到5400以上,而这对国内市场的利好刺激作用又将是长期存在的。
5、盘面大量的套保实盘将会抑制投机资金做多的动能
截止到
目前的情况是远期合约价格还有想象空间,近期合约上涨幅度比较有限,两者逐渐形成一种无风险套利且背离走势,同时主力对锁现象明显。在巨量的仓单面前,这种似缺非缺的供求情况导致糖价难以持续一飞冲天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当前期现价差过大,虽然现货价不具备大幅回调的可能,但是期货远期合同升水过大存在隐患,后期仍然需要警惕期价逐渐向现货价回归的价格波动风险。
6、掌握资金流向成为把握行情的关键
食糖需求回升较快,潜在需求也很大,从大的方面看,经济复苏与通胀预期是根本原因。而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半年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要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坚持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同时在通缩状态将延续到年底的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也会使市场产生通胀预期,这些原因的共振,会刺激下一阶段行情的继续活跃。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浅见,谢谢大家!
(广西糖网发自会议现场)
(广西糖网信息版权所有,其他网站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