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雨水充足,加上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到位,现在各片区的甘蔗长势很好,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日前,宁明县东安乡双棒村党支部书记邓?刺钙鸶收帷八?高”基地建设工作时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宁明县采取“六个重视”“三个积极”等工作措施,扎实抓好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截至目前,该县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任务落实116个片区6.28万亩,完成率达128%;完成测绘面积6.28万亩,完成率达100%;平整土地6.28万亩,完成率达100%;分地6.28万亩,完成率达100%;种植甘蔗6.21万亩,完成率达98.8%。
重视领导带头。早在去年11月,该县就召开全县动员大会,明确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要抓早、抓实、抓紧,并落实5名县领导协同分管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把涉及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相关职能部门划分为土地整治、资金筹措等10个专项工作组,把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压到生产最前线,齐心协力推进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同时,该县还多次召开县四家班子扩大会议和现场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重视资金投入。该县实行“一翻番、一保障、一奖励”资金投入机制。“一翻番”,即乡镇、农场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经费由原来的20元/亩提高到40元/亩;“一保障”,即甘蔗生产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资金有保障,2017年以来共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000万元,融资达2.5亿元;“一奖励”,即今年4月20日前完成种植的乡镇奖励工作经费5万元,4月25日前完成种植的乡镇奖励工作经费3万元,4月30日前完成种植的乡镇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
重视模式创新。该县因地制宜,成功地探索出了坡改梯、龟背式、水肥一体化、企业托管、现代农场、蔗―牛―菇生态循环种养等建设模式。亭亮镇亭乐村新建屯2400余亩水肥一体化甘蔗“双高”基地,2017/2018年榨季甘蔗产量达9000吨,总产值470万元,除去土地租金、人工、机械、化肥等成本,获纯利润50万元。同时,该基地通过聘请当地农户到基地务工和租赁农户土地的方式,让他们获得工资和租金收入,2017/2018年榨季给他们带来经济收益300多万元,惠及当地群众81户,平均每户收入3.7万元。
重视宣传带动。该县充分运用各种载体,深入开展立体式、全覆盖式宣传,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宣传工作主要做到“四有”,即县有简报、乡有广告、村有专栏、户有资料,确保甘蔗“双高”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重视技术培训。2017年以来该县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累计达176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近2万份。培训后,参训人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甘蔗“双高”基地建设。
重视责任落实。该县明确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工作以乡镇为组织实施主体责任、挂点单位负连带责任、挂点县领导负领导责任,形成县级主导、乡镇主抓、农民主办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同时,实行挂点包片机制,即县党政领导每人负责挂点一个乡镇,县直单位负责挂点一个甘蔗“双高”片区。强化工作绩效考评和督促检查,将甘蔗“双高”工作与领导干部的“票子”“面子”“位子”相挂钩。实行进度每周两报和建立红黑榜制度,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积极加速砍运进度。该县坚持一线交办任务、一线督促检查、一线解决问题、一线问责问效,全面、全速、全力推进甘蔗砍运进度工作。截至今年2月底,全县圆满完成2017/2018年榨季期间甘蔗砍运任务。
积极改种扩大面积。为了扩大种蔗面积,确保甘蔗“双高”地块面积不减少,完成上级下达的甘蔗“双高”建设任务,该县协调两家制糖企业出台优惠政策,水田改蔗给予800元/亩的补助,桉林改蔗给予800元/亩的补助,丢荒地新扩种给予300元/亩的补助。2017年底到目前,全县由水田等地块改种甘蔗达8250亩。
积极抓好甘蔗生产。为了抓好甘蔗生产管理工作,今年4月以来,该县积极组织村民成立甘蔗互助组和扶贫车间,采取互助、互帮、自愿、有偿等方式解决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组织两家制糖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甘蔗生产管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组织县水利局、农机局等部门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甘蔗生产增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