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沧市永德县全面融入全市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主动找定位、学理念、抓融合、定举措,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小切口”破题,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发挥“两个作用”、增强“两个功能”、提升“三种能力”,组织工作服务保障中心任务的成效愈加显著。
永德县全景
聚焦践行我们都是收信人,“一廊”建设展现新担当
牢记嘱托,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深化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总体国家安全观、民族团结进步等内容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扎实开展“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三个心向”“知恩感恩教育”等活动,举办干部教育培训县级主体班次20期2202人,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49期10162人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争做一辈子的好支书”先进事迹活动10期18人次。常态长效开展社会治理融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持续深化“两网融合”,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置5级网格6914个,选配网格长(网格员)18058个,“网”住坏人坏事,“网”住各类风险,九大领域安全隐患排查风险隐患1474个,有效化解775个。
“四个聚焦”推动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六增”行动及“绿美城市”建设专项行动,累计投入市政绿化美化亮化资金1.98亿元,完成老城区75条背街小巷路灯升级改造,6个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建设。通过广泛宣传宣讲、层层部署推动,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而不懈努力,永德县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4个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聚焦推动沿岸高质量发展,“一带”建设呈现新气象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部署推动党建引领江河湖沿岸高质量发展,持续做好“靠水吃水”文章。依托永德水资源分布及沿岸资源优势,重点围绕“一江(怒江)二河(南汀河、永康河)一湖(德党湖)”布局现代产业发展。
“四个聚焦”推动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依托怒江段流域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甘蔗产业,沿江村党组织动员群众发展甘蔗产业1.2万亩,带动群众增收38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仅小勐统镇班老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依托南汀河流域做强做大坚果产业,永德县成功创建坚果“一县一业”示范县,南汀河流经2个乡镇10个村累计种植坚果达10万亩,带动群众增收1.9亿元,探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订单购销模式,合作社通过组织坚果原料向加工企业销售,按量提取服务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仅崇岗乡忙蚌村年内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以上;依托永康河与施孟二级公路并行的区位优势和永康坝区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蔬菜品种展示区和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坝区种植蔬菜2.1万余亩,实现产值1.9亿余元,永康河沿岸已成为冬春蔬菜重要产区;持续深化“党建+河(湖)长制”,与镇康县、耿马县、云县建立南汀河上下游、左右岸联合党支部,推动南汀河治理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共治,探索建立德党湖“331N”保护治理机制持续擦亮省级美丽河湖“颜值”,着力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
聚焦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一片”建设取得新成效
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党建引领忙肺茶产业示范片”建设的第一保障要素,将推动“党建引领忙肺茶产业示范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推进。围绕“打造全省一流茶产业”的发展目标,突出忙肺村核心区、勐板乡示范区建设。针对忙肺村核心区建设,理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1+4+107”的茶产业发展链条体系,达成“由乡村党组织对外找市场、村联合社调度夏秋茶存量、初制所按量缴纳发展基金反哺茶产业”的利益联结共识。构建了村党组织抓统筹保发展、村联合社抓调度保市场、4个自然村合作社抓规范保质量、107个初制所抓生产保增收的“四抓四保”机制。针对勐板乡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各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摸清各自茶叶资源底数、茶叶分布情况、茶企发展现状,力争将其余9个村优质茶叶资源提升为“忙肺标准”,打造“大忙肺”茶叶品牌,实现“抱团发展”;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地理标志产品。
“四个聚焦”推动基层党建“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
目前,正在加紧组织申报永德熟茶、忙肺茶、梅子箐茶、鸣凤山茶等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依托全县茶叶资源优势,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勐板乡忙肺村为核心村,勐板乡其余9个行政村为重点村,其余9个乡(镇)各选1个行政村为示范村”的永德“1+9+9”茶叶产业发展示范片总体布局,按照“一村一品”要求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茶产业发展机制经验,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一片”建设见行见效。
另外,将“一片”建设工作理念转嫁至甘蔗产业,成立永德县甘蔗产业大党委,全面统筹甘蔗种植、技术、坡改梯、砍运、加工等各环节工作,年内入榨甘蔗42.8万吨,产糖4.87万吨,贡献税收1420万元,直接兑付群众蔗款2.18亿元,带动90个种蔗村村级集体经济创收201万元,最多的忙况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达12万元。
聚焦主动融入大通道建设,“一道”建设迈出新步伐
制定《党建引领“六个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着力从思想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营商环境、人才资源六个方面主动融入“党建引领保障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围绕“三大经济”,实施“六大培训培养”工程,共开展5轮1869人次培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化对“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整个临沧的新通道也是永德的新通道”的认识。
通过以党建引领为“引擎”,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行重大项目领导干部包联机制,组建企业服务团、成立临时党支部,推动交通、能源、新基建、物流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永勐高速公路连接线县城过境段将实现通车,凤庆至永德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完成,永康镇鸭塘村服务保障辖区内5个上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突破130万元;立足于产业资源优势,着力抓好蔗糖、坚果、茶叶、蔬菜、烤烟等特色产业发展,永德诃子饮料、坚果、苦子果酱等产品深受东南亚国家喜好,缅甸长城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向永德沃森农业公司签订苦子果酱订单300万瓶、3000万元,新果每月500吨、900万元,为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组织企业积极参与第四届缅甸(腊戍)―中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贸易展洽会,与缅方企业意向性合作商洽1.5亿元;在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两个作用”,主动作为、做优服务,为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提供民生保障;积极把党建融入服务营商环境建设等中心工作,在招商引资、对外贸易、市场主体培育等领域疏通堵点、优化服务,全县年内净增市场主体3176户,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预计年内外贸企业可达到50户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可实现1000万元以上;聚焦新通道建设,用好用活1568名县外永德籍人才资源,通过县外永德籍人才资源牵线搭桥,全方位宣传推介永德资源,助推永德资源流入新通道。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