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行业

暴雨肆虐引发“甜蜜事业”危机

2025-08-11 12:11:02 子系秀才 T大

  七下八上进入汛期,北京密云、怀柔遭到强降雨袭击,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巨量经济损失。

  不止北京,首都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一路向西,卓资山、呼和浩特,及其周边旗县的蒙西地区,接二连三亦遭受暴雨肆虐,不少地块成了汪洋大海、水泊梁山,见水不见菜。

  

  2025年8月2日呼和浩特 托克托县,受灾严重

  去年乌兰察布向西,秋季降雨过多,从9月到11月就没见几天大日头,单产不错但含糖之低历史罕见。

  

  2024年土左旗甜菜秋收之泥里捞菜

  好不容易勉强起收完,土壤基本呈饱和状态,叠加暖冬影响,再遇今年春天持续低温阴雨,播期延迟,熬到现在病虫害始终呈高发阶段,可以断定蒙西的甜菜数量质量将全面下滑。

  初步估算,此番暴雨造成地区甜菜有效面积损失在15%-20%以上。

  暴雨涝害的直接影响就是甜菜陷入困境、身心俱疲、减产降糖,甚至绝收。间接影响也将长期存在,不光趁你病要你命,也为隐患病原菌滋生埋下祸根。

  

  浸泡过的甜菜很难恢复

  有保险,又能挽回多少呢?虽然国家紧急给予受灾援助,但甜菜这个小作物有人问津吗?到现在亩投入1500元以上的成本有谁能给覆盖回来?可怜不少农户彻底从坑里掉到了塘里,水深火热、何去何从?

  从蒙西大部到蒙东北,斜推变暖变绿变湿。

  内蒙古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地貌千差万别。

  2024年,全区平均气温较常年(1991-2020年)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高;春、夏、秋季全区平均气温偏高,冬季(2023年12月-2024年2月)正常,整体确认变暖。

  不止变暖,全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1.6%(134.8mm),为1961年以来第1多,中西部大部及赤峰市大部、通辽市大部、兴安盟大部和呼伦贝尔市西部偏南地区降水偏多。

  

  据乌兰察布发布2025年7月1日--8月6日,全市平均降水与常年同期比偏多140%。与去年同期比,偏多147%,如商都偏多281.9%,察右中旗偏多398.5%。

  一句话,东西2500公里的内蒙古高原不那么旱了,开始变暖变湿变绿。毫无疑问,这个变化是自然气候变化(全球变暖、降水格局调整)与人为生态治理(绿化工程建设、节水管控)共同作用的结果。

  截至本文时间,新疆甜菜产区却遭受近2个月的高温干旱天气,不少地块已断水、浇不足水,旱死绝收。唉,蒙西的雨能匀一匀过去该有多好!

  

  新疆伊犁察县甜菜遭遇干旱

  “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这条斜线的气候变化将改写本地农业结构布局和引发诸多甜菜种植者重新思考。明年种菜第一件事是啥?假设龙王治水再度失误,怎么选地?

  天公不作美,欲哭还无泪。

  连续的变暖变湿使得内蒙古甜菜单产获得显著提升。井水不如雨水好,毕竟地下水浇灌一次,如同给甜菜冲了个冰水澡得缓几天。雨水滋润大地,浸入甜菜心田,长着舒服。春雨贵如油,也是这个道理。

  5年前的蒙西平均单产在3吨多, 上4吨的少,最近两年,单产上4吨半、5吨的比比皆是,除了栽培方式调整,老天爷功不可没。然而,增产就能增收吗?非也!

  仔细观察,很值得玩味的一个现象。过去甜菜被视为稳收入的一个经济作物,因为春天定好收购价,收获完根据交菜量收入出来了,预期稳定。

  现在不同了,糖厂开始实行以糖计价政策,奖罚分明,风险高企。回顾过往,平常年景,产量高点含糖低点种植户收入影响不算大,但遇到多雨的秋季,含糖下降种菜收入也大幅下降,甚至亏本,种甜菜的风险被自然推高。

  2024年秋就出现了不少单产5吨、6吨的种植户赔钱的案例,因为下雨多、阳光少、含糖低,遭遇了低糖阶梯惩罚性扣除。

  农户高产赔钱使得这个被称为女王作物(Queen crop)的甜菜失去了稳收益的金字皇冠。这不得不引起整个甜菜糖产业的深度思考。

  以糖计价是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实行以糖计价,继续走数量路线,糖厂最终产不出糖,企业完;实行以糖计价,遇到不良天气没有托底保障,种植者完。

  实行以糖计价是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不是检测设备成本投入问题,之前写过,无须赘述。现在需要做的是补漏洞填窟窿,做好未雨绸缪,让谁都不能掉进去。

  在工厂,车间经常抱怨原料品质太差,原料部则埋怨加工技术太烂,其实这属于买方内部矛盾,内部矛盾内部管理解决。而作为供方的种植者要面临气候、选地、资金、管理......“农业八字宪法”已经管不过来了。

  如何在现有的耕地和气候条件下,通过管理提升和科技投入,激发种植甜菜积极性和深度拓展产业链潜力?

  如何在新质生产力推进和国内统一大市场大背景下,达成共识、合理规划,稳定甜菜糖生产?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改掉不良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要求下,共同研究从土地中多产糖才是当务之急、发展王道。

  展望十五五,管理提升下辛苦。

  从两大自治区的甜菜产糖量上看,连续两年新疆的产糖量超过内蒙古地区,虽然两地开工糖厂数量差不多,但每年新疆的种植面积比内蒙古少50-80万亩,如果算单位面积产糖量,新疆的亩产糖平均已达650公斤,而内蒙古仅仅维持在不到400公斤左右,差距显而易见。

  没有对比就没有思考。除了自然禀赋导致两大地区单产自然的差异大之外(普遍的单产占产糖量的权重比大),新疆的含糖呈现稳中有升趋势,而内蒙古地区的含糖优势这几年不断波澜蒸发。若没有海拉尔、兴安盟高糖地区数据拽着,内蒙古地区的含糖和产糖量数据会更加难看。

  痛定思痛。看得出来的都不叫问题,痛的刻骨铭心才能让人记忆犹新。

  种180万亩不如种120万的产出,种好500亩比种1000亩收入还高。到头来都说明一点,靠规模数量取胜的时代已被靠质量取胜所代替。

  回看内蒙2017/18年一口气上马6座糖厂,时至今日......只能说,发展宁愿慢一点,也不要再大起大落、飘忽走位。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年,趁着转折点好好回顾一下,全行业要总结反思过往在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协会曾提倡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现在看需要集中力量、榜样力量。

  展望十五五,毫无疑问:主题就是苦炼内功。没有好的规划,没有强势榜样的引领,内蒙古的甜菜糖行业将进入全面迷茫、衰退循环。

  话说回来,国内甜菜糖产业已存在120个年头了,生命力顽强,没点本事儿也到不了今天。但这是个长周期产业。乡村稼穑走边疆,种加购销一条龙。从田间到车间,简单亦复杂。

  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新业态下对原料发展的再重视问题,其次是产业利益合理分配问题。

  虽然已然,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后发展原料靠的是服务不再是边界。原料需要垂直管理,思想需要统一,行动需要一致。洗洗脸拉拉手,共克时艰。上下游都跟着赚点钱,产业才能玩得转。

  认清现实,这个矛盾既不是糖厂多了(3座新建中)产能过剩,也不是糖价走低承压所致,更不是进口甜菜种子卡脖子问题。国产糖产不足需、甘蔗糖是大块头,甜菜糖人微言轻,全部甜菜糖产值占国内GDP比不到0.015%,谁稀罕去掐你脖子?

  糖加工产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原料,有好的原料供给事半功倍。练内功就是要专业敬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还是之前那句话,甜菜糖要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高速发展时代已过,就要在细处求精艺。糖价做不了主,副产品来补。比成本、比品控,供应链结实,难过时比别人多一个馒头多一口气,就能扛过去。

  在农业服务上要加大供给侧改革,糖厂要做他应该做的;给甜菜人他应该得的。积攒粉丝积攒人气,宽处谋布局、大气迎发展。

  高处争独到。卷到深处都是雷同,缺乏独到之处。你会我也会,跟风、仿造、比便宜,无奈、心酸、死不起。及时止损,学会往高处走,有了独到之处,企业活得才会潇洒。

  进入这个行业16个年头,亲自见证过黑龙江甜菜糖产业从17家糖厂缩减至今保留一棵独苗。而今,收缩后显现出了质的增长!

  甜菜糖产业是个优质的订单型闭环产业,产业只会变迁不会消亡,但附在产业上的企业可不一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不是简单的重复。不要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