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USDA)在11月中旬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预计2008/09年制糖期全球的食糖产量将从2007/08年制糖期的1.67亿吨下降至1.59亿吨,减产800万吨。USDA预计2008/09年制糖期欧盟、印度、泰国和中国将会减产,巴西虽然可能仍会增产,但幅度有限。USDA认为巴西的产量为3245万吨,略高于上榨季的3210万吨。亚洲的产糖量占到全球产量的40%,巴西占20%.亚洲主要产糖国包括印度、中国、泰国、巴基斯坦等,预计亚洲产糖国2008/09年制糖期的食糖产量将达到6253.3万吨,低于2007/08年制糖期的6910.1万吨。
作为全球最大的酒精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巴西酒精产业在巴西的地位不容小觑,而且酒精的生产与食糖的生产呈此起彼伏之势,不仅对巴西国内市场,对国际食糖市场的影响都不可谓不巨大。2008年巴西中-南部地区收榨的甘蔗中有59.4%被转化成了酒精,制糖用蔗量仅为40.6%,而去年同期该区的酒精和食糖生产用蔗比例仅为54.8%:45.2%。全球第一大食糖生产国加大酒精生产力度,不仅有利于支撑国际糖价,对推广酒精消费、增加糖厂的收益以及增加巴西食糖产业的财政收入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为自4月份开榨以来,随着食糖销售的不景气以及糖价的不断下滑,当地真正有盈利的仅限酒精产业,那些只生产食糖的糖厂,特别是新投产的糖厂,要么微利,要么没有利润,最近甚至不断传出巴西已经出现了申请破产保护的制糖企业。
印度:2006/07年制糖期,印度的食糖产量一举创下2830万吨的历史新高,2007/08年制糖期产糖量虽然有所减少,仍高达2630万吨,而其国内的食糖消费量仅为2100万吨左右,在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印度就迫切要求食糖出口。数据显示,2007/08年制糖期印度的食糖出口量已经从2006/07年制糖期的180万吨迅速攀升至460万吨,对国际糖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仍不可否认,印度国内的糖价高于国际糖价,出口主要靠国家的财政支持,而随着国内糖产量的减少,出口将不再那么迫切,毕竟国内市场的稳定高于一切。由于2007/08年制糖期后半期国际糖价的持续下跌,糖厂的收益减少,加之降雨影响了含糖分,估计2008/09年制糖期印度的食糖产量将减少570万吨,仅能达到2,290万吨的水平,但减产并不意味着印度将由前两个制糖年的食糖净出口国沦为一个食糖净进口国,毕竟2008/09年制糖期开始时印度仍有1100多万吨的库存食糖,由此可见印度仍将有部分食糖可供出口,也就是说,新制糖年印度对国际糖价的压力虽有所减弱,但也不要过于指望印度会大量进口食糖来提升国际糖价。
泰国:虽然最近几年泰国的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因天气情况正常以及出糖率提高,泰国的甘蔗产量不但在2007/08年制糖期出现增产,估计2008/09年制糖期还将维持增产势头。不过,在国际糖价持续下跌,出口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泰国的食糖产业也面临着木薯等其他农作物生产扩张的威胁,因为生产木薯的收益几乎是甘蔗的三倍,估计2009/10年制糖期泰国的甘蔗产量可望从2007/08年制糖期的7,300万吨增至8,700万吨。当然,毕竟国内的消费有限,产量的增加还需要出口来配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运费价格已经从先前最高点大幅缩水,与巴西等食糖主要出口国的竞争优势已经不再,要想增加出口,不是一件易事。
但不论怎样,今年迄今为止纽约国际原糖期货价格较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高出约9%,这其中不仅仅是预期新制糖年全球食糖市场基本面前景将向有利的方向转变,食糖市场较其他市场仍有较大的弹性,还有就是前一段时间国际油价的上涨对糖价的带动作用。虽然国际油价已经从去年7月份创下的147.27美元/桶的历史高点大幅回落了近2/3,数天前甚至还跌破了50美元/桶,但国际糖价的平均水平较去年同期仍然得到了整体提升,对此,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局(ABARE)预计,估计未来数年内全球的食糖产量将难以满足消费增长需求,并认为明年纽约国际原糖价格可望攀升到13美分/磅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