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 > 行业
糖价暴涨是否刺激糖料面积大增?
作者: 来源:三农在线网 2010年12月07日 收藏 浏览次数: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徐雪

 

    今年11月国内糖价呈现大幅上涨又迅速回调的震荡格局。由于新榨季初期国内食糖市场供求矛盾明显,11月中旬前,国内糖价继续大幅上扬,其中广西糖价在1111日达到历史高位7650/吨。中旬后,南方甘蔗糖厂陆续开榨,新糖逐步稳定上市。同时,国家于1122日抛售了新榨季以来的第二批储备糖20万吨。在新糖大量上市在即、近期国家频繁出台各类调控政策以及第二次抛售国储糖的三重影响下,国内糖价在11月中旬后大幅下跌,月底在7000/吨上下浮动。11月国内糖价大起大落,但整体水平仍高于上月,均价为7155/吨,环比涨14.4%,同比涨67.4%,为历史最高价位。

 

    随着南方甘蔗糖的大量上市,糖市的供求形势将会略有好转,但整个榨季国内供应仍存在较大缺口,食糖价格不可能出现大幅下跌。总体上看,食糖价格将明显高于往年,后市还可能存在震荡行情,整体价位不会低于6000/吨。

 

    目前糖价涨至历史最高点,是否会刺激糖农种植积极性高涨从而引发糖料面积大增呢?事实是,目前并未出现2006年农民热火朝天种植甘蔗的局面,2010年糖料面积将会稳中略有增加。

 

    2009/2010榨季之前的两个榨季,我国糖农收入和种植糖料的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虽然2009/2010和目前的2010/2011榨季食糖价格高涨带动糖料价格有所上涨,但由于近些年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幅度过快,且其它农产品价格同步上涨,糖料种植的比较效益仍在下降。例如目前钾肥价格没50公斤高达250元,比上年涨了近一倍。2008年人工砍蔗价格为40/吨,而今年涨到100-120/吨,上涨了近三倍。

 

    据广西农调队统计,2009/2010榨季农民出售糖料蔗平均价格为346/吨,比2008/2009榨季的279元上升了67元,提高了24%。这个榨季广西甘蔗的首付价格为350元蔗价对应糖价4800元。由于近日糖价飙升接近8000/吨,而农民砍蔗积极性不高,观望氛围浓厚,糖厂开榨率低于往年。为了鼓励农民砍蔗,广西自治区正酝酿提前支付给蔗农支付联动价格,蔗价410/吨对应5800/吨糖价。而广东在多年的蔗区“三放开”之后,今年首次开始划定蔗区,并发布甘蔗收购基价为一类蔗432/吨(二类422/吨,三类412/吨)。

 

    尽管甘蔗收购价格有所上调,但随着桑蚕茧、木薯、速生桉等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甘蔗种植相比仍没有优势。例如,桑蚕茧的价格已由2008年的5-6/斤涨至目前的16-18/斤,涨幅在三倍以上,每亩纯收益达到5000元左右;鲜木薯的价格由2008年的每吨300多元涨至目前的850元,涨幅也将近三倍,每亩纯收益超过1000元。比较起来,目前农民种蔗每亩纯收益仅为400-500元。广西蔗农近两年正在将减少甘蔗用地,增加桑蚕茧、木薯和速生桉的种植,而广东的甘蔗种植也受到速生桉、香蕉和菠萝的严重威胁。调研中蔗农称,如果今年蔗价不达到500/吨,种蔗就没有收益。可以预见,今年甘蔗种植面积只会小幅增长,不会出现大幅增加的局面。

 

    目前高涨的糖价是否真的能让企业和蔗农双赢呢?如果说6000/吨是糖价长期被压抑后的理性回归,那么近8000/吨的糖价就确实不乏泡沫。奇高的糖价使许多小糖厂和糖贩子到处哄抢甘蔗,极大破坏了糖料市场收购秩序,损伤了大型糖厂支持糖农稳定发展糖料的积极性,对食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极为不利。同时,随着糖价的暴涨,农民雇请的人工价格和运输费用也水涨船高,抬高价格的大部分利润并未真正落在农民手中。所以说,糖价奇高并非能使企业和农民赚得盆满钵满,保障糖价稳定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才能使农民获得稳定增长的收益。

广西糖网声明
此文章为特约撰稿人提供,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业界资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未经广西糖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 请与0772--3023699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