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GSMN独家 > GSMN新闻
《中国糖业》杂志专访广西糖网董事长胡诗科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2015-11-12 15:31:37 收藏

               坚定服务产业升级发展,持续创新食糖电商模式

    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转型升级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互动,对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整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在鼓励创新电商模式、激励发展跨界合作的政策背景下,我国食糖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企业——广西糖网食糖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十二年的行业深耕,先后荣获商务部全国商贸流通领域优秀先进集体、科技部首批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工信部“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级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企业、中国制造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领先奖、人社部全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先进集体等殊荣。

    广西糖网在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食糖产业形势时,是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物流,通过创造一种动态平衡让糖业生态圈内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共赢,最终形成一个承载无限可能的糖业生态圈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中国糖业》的记者与广西糖网董事长胡诗科进行了深入交流。

问:近年来我国食糖产业发展形势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GDP增速从过去十年10%左右到近三年直接破8%,2015年进一步调低为7%,未来的经济趋势都将在调结构的阵痛中,保持相对放缓的发展速度,大量的产业、企业会遭遇更大的冲击,国家的政策会保持相对的“定力”,因此,只有产业、企业去适应大环境的调整,而非期望大环境刺激、拉动企业的增长。

    其次,从食糖产业自身看,一是广西、广东两大产区产糖量大降(广西糖占消费量的比重从最高时的近六成多,降至目前的四成多),导致国内制糖产业的传统优势大打折扣,沿海加工糖成第二产区,现货定价体系将被重构。第二,国内行业持续亏损导致中小集团风险系数偏高,大集团为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争取定价权、提高自行主导的意愿进一步增强。第三,加工糖维持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场容量,加上其成本、周期、品质、沿海物流等优势,将对传统产销格局形成价格、渠道方面的冲击。第四,大型经销商更注重供应链模式下的购销、结算、分销渠道整合。第五,价格周期随着产销格局变化而改变,国产糖减产未必能大幅提振价格和行业景气度,全球供给过剩压力没有根本改变前,糖价反转走牛、行业景气度回升都是漫长、反复的过程。

问:近两年食糖产量和价格双双下降,食糖产业竞争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您认为对食糖流通领域造成哪些深层的影响?

    在新的产业格局下,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无力改变市场大环境的情况下,通过优化供应链,整合合作伙伴的有关资源,加强优势互补,挖掘供应链各业务环节的潜在效益,提高竞争合力,共同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加强对业务反应的敏捷性,对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而广西糖网作为食糖流通领域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流通模式对相关的产业群进行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合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将是改变糖业困局的重要途径。广西糖网的实践表明,通过整合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和物流,优化供应链的运作,促成多方群体间有效互动形成强大竞争力,从而创造一种动态平衡、让糖业生态圈内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共赢,最终形成一个承载无限可能的糖业生态圈。

问:面对您刚才分析的新形势,您认为广西糖网的“柳州价”是否仍有优势,今后将如何继续发挥稳定行业和促进三农发展的作用呢?

    广西糖网近期现货购销生成的“柳州价”,多年来发挥着主产区现货基准价的作用,而近年来,除广西糖外,云南糖、加工糖也逐渐加大了交收比重,多种糖源共生共赢,使广西糖网的“柳州价”成为了全国范围内交易价格的集中体现,对厂商每天购销具有更客观的参考意义。此外,与白糖期货远近结合,联动发展,共同构成客观稳健的价格发展和引导机制。再次,郑州白糖期货和柳州现货市场的联动发展,满足了厂商购销的实际需要,确保了厂商通过郑州期货套期保值的成功。因此,广西糖网因为现货商参与度最高,现货流通量足够大,虽然局部时间由于糖源结构失衡出现短暂的背离,但整体上我们可以看到柳州价对全国现货批发价发挥着更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流通模式创新,大幅提高蔗糖流通效率,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有力地维护糖价和蔗农甘蔗收购价格的持续稳定上涨,广西糖网改制之前的2000年到2003年,每吨甘蔗价平均在160元左右,改制后的2004年每吨上涨到180元,05年到08年进一步上涨到280-300元每吨,最近三年又达到了400-500元的历史高位,蔗农收入随之大幅增加。此外,企业通过广西糖网销售每年节成本省上亿元,相应增加了反哺蔗农的资金。

    2014年9月11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自治区物价局在广西糖网举行中国食糖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发布会。作为研究食糖批发市场价格动态变化的工具,该指数为制定、调整和检查食糖产业经济政策,特别是价格政策提供依据。作为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食糖价格指数,广西糖网交易价格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并承担后期的指数维护工作。

问:经过两年来的改革创新实践,广西糖网实现了怎样的改变?

    首先是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显著增强。由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供应链管理观念转变。

    二是改革实现了对业务量的实质性支撑。通过对糖业供应链生态圈的运营,在市场低迷时,能够为制糖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等配套服务以完成销售任务;在货源紧张的时候,能够组织到充足货源,确保对用户的稳定供应,起到了平衡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2014年广西糖网现货交收量300万吨(单边),现货交收额276亿元;同比增长10.16%;现货交收额200.40亿元,同比增长16.28%,占当年广西食糖产量的比例为35.09%,占全国食糖产量的比例为22.54%。预计2015年广西糖网现货交收量650万吨(单边325万吨),同比增长8.33%;占当年广西食糖产量的比例提升到51.26%,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比例提升到30.55%。

    三是资源整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两年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减少供应链的风险。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GPS、二维码、巡更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供应链的风险,特别是对仓库货物的有效监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客户可以及时根据广西糖网公布的食糖行业销售和库存信息,提前对市场作出准确预测,及时安排生产购销计划。大大提升了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与合作伙伴形成了新型的双赢合作关系,凸显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优势。

问: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概念,对于食糖流通领域有什么新的启发?

    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我想,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2015年将是“互联网+农业”高速发展之年。鼓励电商推动农产品流通。农业包括食糖行业的新一轮改革浪潮即将来临,“互联网+农业”在其中大有可为。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在激发实体商业发展活力方面,《意见》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支持受线上模式冲击的实体店调整重组,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发展连锁经营。鼓励传统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做强交易撮合、商品集散、价格发现和信息交互等传统功能,增强物流配送、质检标准、金融服务、研发设计、展览展示、咨询服务等新型功能。同时,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加快商务服务业创新发展。

   为响应总理的号召,我们通过转型升级,逐步打造以糖业生态圈为枢纽、以战略合作银行为支持、涵盖蔗农、糖厂、仓储物流、经销商、终端客户等全产业链、系统化管理、闭环运作的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形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客户行为习惯、履约记录、客户评级等构成的产业链金融大数据体系,全面提升公司整体运营和决策效率、效益。

问: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未来的变化,糖网在经营模式上有什么改变或创新?

    一方面,广西糖网仍以现货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驱动,通过创新“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新型食糖流通商”结合的模式,打造全国食糖交易、定价和物流配送中心,搭建糖业第四方物流平台,灵活利用我们独有的“钱糖平衡表”模式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风险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建成大宗商品供应链综合服务领先渠道。另外,我们将全面提升现有业务平台的交易交收质量。注重交收客户及糖源结构合理、品质品牌多元化、深挖广西、维稳云南、开拓沿海加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量身制定服务产品,围绕客户需求和产品优化做深会员经营制。第三,积极拓展品牌自营,搭建品牌糖供应链分销网络。完善糖源结构,补充品牌、品质供应,探索终端、经销商个性化采购和配送模式。在这里我想说,我们做的自营不是要跟客户竞争,反而是立足客户需求,通过加强品牌糖的融通力度,满足客户对优质、特定糖源的持续需求,实现好糖好价,也让盘面价格一般公允性得到加强。最后,在严控风险前提下全面提升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客户需求、整合金融机构资源和产品,设计风险可控的产业链闭环金融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收益。针对产业链各个主体的融资需求,逐步打造以“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新型食糖流通商”为枢纽、以战略合作银行为支持、涵盖蔗农、糖厂、仓储物流、经销商、终端客户等全产业链、系统化管理、闭环运作的食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