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货膨胀成就商品价格整体牛市

收藏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商品市场尽管局部强弱各异、涨跌互现,但整体牛市尚未根本动摇,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通货膨胀仍是一不可忽略的主要原因。

  通胀引发商品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国内CPI不断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突出,而食品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品种是肉禽及其制品、蛋、食用油脂,上述品种消费刚性增长,价格难以回调。虽然粮食价格涨幅较小,但对整个CPI的走势影响更大,尽管今年粮食可能丰产,但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生产成本的拉动、政策保护以及工业用粮大幅增加,粮食价格涨势明显。目前政府高度重视通货膨胀压力,采取稳定粮食价格、加大肉禽蛋生产措施的同时,对各地的水、电、油等影响全局的物价进行行政限价,有助于缓和CPI的加速涨势。

  同时,国内生产资料价格稳步上涨,主要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四川震灾的影响,5月份PPI同比上涨8.2%,创下近三年来最大增幅,5月份PPI增幅仍连续第五个月创出年内新高。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原油、钢材、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且涨幅较大,而中国对这些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造成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越来越大,并传导到下游企业,预计PPI仍将持续走高。

  全球通胀压力与日俱增

  目前通货膨胀率出现上升态势,各国通货膨胀率大面积超过2%-3%的适度通货膨胀目标,全球有2/3人口将面临两位数高通胀。而引发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对大宗商品而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供给却受到种种限制而难以快速增加、石油输出国维护油价高位意愿强烈、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弥补美欧需求减缓,引发能源价格将居高不下。而国内外粮食库存水平较低、能源价格上涨、生物能源生产扩张、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又为农产品价格提供支持。在制成品领域,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与中国国内劳动力等成本上升有关。在工业化进程中,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缩减,政府重视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工资水平提升,土地等其他要素成本和进口原料、能源价格快速上升,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成本上升。

  研究发现,CPI和PPI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由此说明国内目前CPI与PPI的相互关系明显增强,由此推测由于通货膨胀,引发CPI快速上涨,并继而向PPI传导。

  后通胀将引发经济衰退和商品熊市

  随着通货膨胀的持续,商品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并对商品供需关系产生扩展供应、缩减需求消费的反向作用,从而导致商品供需关系偏空转换,继而反过来对商品市场构成沉重打压作用,同时,通货膨胀引发美国次贷危机,并引发美国金融风险和经济衰退,进而影响欧洲和日本经济出现衰退趋势,引发中国宏观调控力度加重,中国经济增长减缓,显著缩减对商品需求消费,也对商品构成利空影响。另外,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增加,使近年来国际过剩流动资金参与的大宗商品、房地产、股票炒作的基金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既增加上述基金获利退场的意愿,也增加了上述基金炒作的市场波动,特别是金融风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加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由于货币供应充裕,引发商品市场通货膨胀压力加重,成为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整体呈现牛市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通货膨胀持续至后期时,将使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增长减缓,商品市场则可能因供需转空,而完成由牛市向熊市的根本性逆转。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