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3 08:47:30 农财网农化宝典 T大
沐甜23日讯 “必须要在坚持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提高出糖率的基础上,努力加大加快甘蔗产业机械化的应用以及药肥等高效产品的推广使用。”农业部糖料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在2018中国(昆明)甘蔗产业发展峰会中指出了未来云南甘蔗产业的发展方向。
产值400亿元,甘蔗成为云南第二大特色农产品
8月20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联合南方农村报社、云南省糖业协会主办,在昆明举行了“2018中国(昆明)甘蔗产业发展大会暨蔗糖绿色高效发展科技培训班”,吸引了云南蔗区80余家糖厂代表、植保专家、种植大户,农资企业代表参会。机械化和高效新型农资产品的推广应用成为本次大会的两个重要议题。
据了解,在云南亚热带高原地区,丰富的自然气候滋养了众多经济作物,甘蔗便是其一。2017年全国甘蔗种植面积1837万亩,其中云南达491万亩,随着蔗糖产业不断向甘蔗种植优势区域集中转移,云南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甘蔗种植和食糖生产基地,相关农业、工业、商贸产值达400余亿元,蔗糖产业成为了云南省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也成为云南经济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高企
近年来,产业发展的背后,依然清晰可见的是蔗农的不易、糖厂的难过。蔗农全身心的投入,收获季换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而糖厂受制于糖价波动和生产成本的提升,也常常入不敷出。产业链难熬的背后,是产业科技落后的缘故,也是新技术、新农资得不到普遍应用的结果。以人工成本为例,在人工、农资投入品、蔗种等多种成本因素中,人工成本占比最大,贯穿整个生产过程(翻耕、下种、打药、搬运、收割)。
据悉,当前我国的甘蔗机械化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在云南产区,甘蔗机械化特别是收获机械化才刚起步。据中国农机化协会、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及云南省糖业协会联合统计,2017年云南省实现机耕面积110.27万亩、机械化种植面积3.57万亩、机械化中耕管理面积33.78万亩、机收面积0.48万亩,较2016年虽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各项机械化占比远低于其他家,尤其是机收占比方面,如巴西、古巴等的甘蔗机械化收割率也已达到70%以上。
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陈跃表示,近三年来,云南甘蔗产业形势比较严峻,包括主产区不断边缘化、山地化;老区慢慢在缩减,新区生产条件又不足;蔗糖产量与产能还存在高度不适应。从2014-2017年,云南甘蔗种植面积有所缩减,2018年种植面积产糖量稳中有升。陈跃表示,目前云南市场每年需要2450-2500万吨蔗糖,但目前只能供给65%左右,“这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陈跃表示,需要从良田、良种、良法的三个方面突破,并且不断探索推进机械化在甘蔗产业的应用进程以及产业链的延伸完善,多元化并举。
云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陈跃
农业农村部糖料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讲到,目前我国市面上的食糖主要来源于南方甘蔗和北方甜菜,其中甘蔗种植面积在1870万亩左右,甜菜种植面积在300万亩左右。随着蔗糖产业不断向甘蔗种植优势区域集中转移,云南已成为我国第二大甘蔗种植和食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接近500万亩。
“由于人口众多,需糖量巨大,我国食糖自给率只有60%—70%,不仅仅是云南,全国蔗糖供应都还存在较大的缺口。”张跃彬强调,甘蔗作为目前我国食糖主要来源,当前的发展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首先是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其次是生产成本企高,尤其是蔗区劳动力成本居高。“未来,甘蔗产业必须逐渐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张跃彬说。
农业部糖料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甘蔗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
云南蔗区甘蔗农资需求量高达40亿元
云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指出,云南省129个县中有44个县发展甘蔗糖业,其中32个是国家级贫困县,正是因为大力发展甘蔗产业,才使得众多贫困地区在慢慢实现脱贫,成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种植理念相对传统落后,田间管理粗放,农资投入不足,导致云南蔗区产量较低。”
云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
据介绍,以每亩甘蔗800元的农资投入计算,云南蔗区甘蔗农资需求量高达40亿元。但是,云南蔗区多集中在坡度较大的干旱地,土地贫瘠,水土肥流失严重,蔗地培肥困难,加上边远地区农资产品更新换代慢,农户施肥习惯落后,使得蔗产量与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引进创新性农资产品并加强甘蔗配方肥施用技术,对推动云南蔗区全膜覆盖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发展非常重要。
广西南宁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庆平表示,目前,云南蔗区亩产平均只有4吨左右,相比广西产区6吨的亩产量有较大差距,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农资投入相对较低。他介绍,广西地区已经在大力推广“蔗玉”等药肥产品。
“在为甘蔗提供营养的同时起到防虫杀虫的作用。同时实现防虫高产,这是药肥产品最明显的应用效果。”梁庆平介绍。针对云南甘蔗产业的高产目标,大理州大维肥业有限公司以及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分别提到“甘蔗专用肥”很重要,如甘蔗缓释配方肥和有机硅水溶缓释肥。
广西南宁冠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庆平
除了施肥防虫外,除草也是甘蔗种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云南属亚热带高原地区,丰富的自然气候滋养了包括甘蔗在内的众多经济作物,但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抗性杂草,如马唐、香附子、牛筋草、狗牙根、酢浆草等,在低温、多雨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除草剂的效果都差强人意。
对此,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苏越建议,除针对不同的杂草施用相关高效除草剂外,还应该注重施药的器械、技术、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
山东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农艺师苏越
中型机械工程装备在云南蔗区大有作为
据了解,管理粗放也是当前云南蔗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耕地和管理已实现机械化,但在播种以及收获环节,基本还是以人力劳作为主,并且需求巨大,劳动力成本可以占到总成本的30%-40%,甚至更高,成为目前云南乃至全国甘蔗产区都面临的问题。
张跃彬指出,云南蔗区虽以丘陵山地为主,机械化的发展受制于地形地貌,比广西蔗区更加艰难,但也并非不适宜机械化发展,他强调,中型机械工程装备在云南蔗区就大有作为,可以尝试建立适宜丘陵山地的甘蔗农机研究与应用体系。
“云南全省16个地州市有8个是蔗糖主产区,涉及蔗农600多万人,年产甘蔗已达2000万吨,蔗糖200万吨。”张跃彬介绍,当前云南甘蔗产业发展到了关键时期,未来要进一步发展,有三点核心要突破:第一,继续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提高出糖率,保持高糖优势;第二,大力推进机械化的应用,使云南甘蔗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最后,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的推广应用也非常重要,要有配套的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种苗、农资、以及植保等。